1、骗子直接在QQ内搜索班级群的群聊关键字,即可出现大量公开的群聊信息,申请后方可进入。
2、有些学校在家长群的运营安全上较为松懈,班级群微信号、QQ号(老师的微信号、QQ号、手机号)直接写在黑板上或对外公开,给了骗子可乘之机。
3、骗子获取学生信息后,伪装成学生家长添加班主任QQ/微信,通常会备注为“xxx学生父亲/母亲”,由于学生众多,许多老师并不会挨个核实。添加成功后,骗子会要求老师将其拉入班级群。
4、骗子在校园门口逗留,与其他家长闲聊、套近乎,获取相关信息后把自己伪装成学生家长,并向家长索要班级群的二维码。由于很多群聊设置并未开启“群主确认”功能,骗子可直接扫码进群。
骗子是如何冒充老师的?
一旦成为好友或群友即可查看对方的头像、昵称、群备注等信息。只需下载头像、复制昵称即可快速创建高仿账号,迷惑性极强。
为什么没有被真正的老师发现?
由于职业的特殊性,很多老师都开了消息免打扰功能或者在上课期间关闭手机。骗子往往会挑选上课、午休等时间段下手,利用时间差,让真老师不能及时发现。
骗子怎么收钱?
1、群收款该功能较为“方便”“快捷”,且金额固定。许多家长见老师发布通知都会立即响应,收款率较高。同时由于群聊的“真实性”,很多家长并不会有所怀疑。
2、支付宝、微信收款二维码
面对这一类骗局
学生、家长和老师要如何防范呢?
1.家长要学会分辨信息的真假。不管是在微信群还是QQ群,家长收到任何需要扫码或转账缴纳学费的消息时,切勿急于汇款,一定要先与班主任或校方核实真伪。若有新添加的好友,务必核实对方身份后再进行添加。
2.老师要加强群管理。家长群应开启入群验证功能,并实行实名制,对每一位入群的成员身份进行审核,避免陌生人随意加入。一旦发现身份可疑人员,及时清理出群。同时,要求群成员不乱发、乱点陌生链接。
3.经常在校园内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活动,提高全校师生及家长的防骗意识。规范收费渠道,尽量避免在班级群内收取各类费用。